• 开放交流

  • 学术交流
  • 对外合作
  • 开放课题
  • 科普开放
  • 联合培养

徐纪刚获评“2023纺织技术带头人”!通用技术中纺院承办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绿色纺织材料论坛”分会场

  2023年11月10日—12日,以“学产融合 成果赋能 引领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苏州举行。通用技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副总经理徐纪刚,总工程师李瀚宇参会。徐纪刚获评“2023纺织技术带头人”。


本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共设置了1个主会场、12个分会场、1个研究生论坛。其中,“绿色纺织材料论坛”分会场由中纺院、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承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满足人民健康生活需要,着力发展绿色化、功能化的高端材料,是纺织行业面临的必要且紧迫的任务。本次绿色纺织材料论坛邀请了来自纺织新材料领域的8位专家,围绕“绿色纺织材料”主题进行报告分享,共同探讨绿色纺织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态势。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单位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议由高新材料副总经理、中纺院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咏梅,中纺院副总经理徐纪刚主持。

  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于斌作《微纳纤维过滤与防护非织造材料》主题报告。通过研究微纳纤维非织造材料的超细化、超韧化、功能化及其产业化制备和应用技术,形成的高效低阻的多功能过滤与防护材料,可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及健康提供充分保障。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长坤在《再生胶原蛋白纤维新型纺丝方法及其性能研究》的主题报告中,详实地介绍了如何充分发挥天然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免疫原性等特点,通过系统研究纤维成形方法,评价胶原蛋白制造可吸收纤维缝合线的特性,实现生物基纤维材料在医用行业的应用。


  东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智能复合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俞昊在《基于胶原蛋白原纤的定向多孔结构止血海绵及其性能研究》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以生物活性稳定的牛源胶原蛋白为原料,利用冰晶模板耦合冷冻干燥技术,研发的定向多孔结构的胶原海绵制备方法,为我国生物基纺织材料在医用领域的应用开拓了新方向。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对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轻量化实验室副主任张永毅作《碳纳米管纤维批量化技术进展》的主题报告。他表示,高性能纤维是引领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变革的排头兵,碳纳米管纤维更是极具战略价值的超高性能纤维材料。

  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作《莱赛尔纤维原纤化机制与防控技术》主题报告,针对我国绿色环保且正在大力发展的Lyocell纤维行业难题,提出原纤化防控的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了企业真切存在的技术难题,为绿色纺织材料走进人们生活、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奠定研究基础。

  黄埔绿色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甘胜华博士在题为《传统产业绿色工艺和绿色原料制备纤维的尝试》的报告中提到,面对生物可降解的PBAT和国产全流程技术生产的PLA生产规模大、下游难以消化的局面,可尝试两类产品在纤维领域的拓展应用;针对传统涤纶色丝的制备,可尝试采用3原色配色工艺用于制备各种颜色的涤纶色丝,在得到多种色丝的同时减少印染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在全球禁塑背景下,呋喃二甲酸有望逐步替代对苯二甲酸应用于聚酯材料生产。四川大学兰建武教授的报告《基于 2,5-呋喃二甲酸的生物基聚酯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生物基呋喃二甲酸聚酯提供了研究基础。

  中纺院创新中心合纤室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邱志成在题为《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的报告中介绍道,“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聚酯纤维产业化”是中纺院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相关成果已应用于10万吨/年产业化示范线,实现了原位聚合特黑聚酯切片及其短纤维产品大容量高效制备,对推动原液着色纤维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化纤行业绿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与会代表认真聆听,并就精彩的报告内容与专家积极互动、热烈讨论。相信本次论坛汇聚的高水平报告及成果,能够为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为绿色纺织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