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 依托基础
  • 总体定位
  • 研究方向

生物基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原“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理工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整合组建,定位应用基础研究。原实验室是2007年科技部首批建设的3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纺织行业唯一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面向资源安全、“双碳”目标、生态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针对生物基纤维原料“卡脖子”、绿色智造程度低、高端高值应用基础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等瓶颈,布局生物基纤维原料分离精制与绿色制造、生物基纤维绿色制备技术、生物基纤维高端高值化应用基础三个研究方向,构建我国生物基纤维原料自主可控体系,形成生物基纤维新型成形理论与技术,实现生物基纤维材料规模化高端高值应用。实验室经过10年建设,支撑实现纤维材料全产业链绿色制造减碳30%,生物基纤维总产量>2000万吨,对石油基纤维替代由10%提升30%,推进我国纤维材料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实验室由中纺院、浙理工和天科大三家单位共建,拥有长期合作基础。牵头单位中纺院是全国纺织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研院所,是我国最大纤维装备设计研发制造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主席单位和国内技术归口单位,拥有我国最大生物基纤维中试验证平台;浙理工拥有纺织科学与工程全国A+学科,蚕丝蛋白及纤维绿色制备技术研究位于国际领先水平;天科大是我国首个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浆粕精制、生物发酵等领域研究位于国内领先水平;实验室聚集了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国家级检测评价平台和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强强联合,形成材料、发酵和纺织等学科交叉、全产业链覆盖和不同侧重分工的协同创新体系。

实验室主任由程博闻教授(院士有效候选人)担任,陈文兴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俞建勇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拥有35位在生物基纤维材料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院士、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实验室开发的新溶剂法纤维素再生纤维绿色溶解与高效纺丝技术,打破国外垄断;首创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技术,突破短流程化纤成套装备国产化;提出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新理论,全球首次实现熔纺纳米纤维工业化。主持承担相关国家级项目58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0项;近5年,牵头承担国家级项目23项,获国家科技奖3项,制修订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125余项。

实验室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夯实理论基础,突破关键技术,形成生物基纤维全链条创新优势,成为应用基础研究“引领者”,原创技术“策源地”,成果转化“孵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基纤维材料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践行央企职责使命,助力资源安全、“双碳”目标、生态安全战略实现。